移动上网 迎接多元化的个人商机

过去一年,全球科技产业版图持续面临新一波的洗牌局面,各式行动装置已经无孔不入渗透进人们的生活,成了当前宠儿。这样的情形随着时间推移更越发明显,而PC与NB则被多数消费者打入冷宫。

 

根据美国消费性电子协会(CEA)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科技业今年下半年仍旧会呈现此消彼长局面,行动装置业者成长飙升,其中平板电脑今年还会再成长50%。

 

协会分析师凯尼格(Steve Koenig)认为,平板电脑与智慧型手机销量激增,代表人们开始不在卧室或厨房使用笔电、小型电视,甚至是数位相机,「因为这些装置的许多功能如今都能透过平板或手机完成,而一些科技公司则转向提供在这些载具上的云端服务。」

 

Gartner首席分析师埃舍里希(Meike Escherich)表示,「一般而言,消费者最初购买平板的目的不在于取代PC。然而一旦用过之后,平板却成为日常运算工作的主要装置,消费者也察觉自己使用PC的时间越来越少,而结合平板和NB功能的变形混血装置则意外地吸引消费者注意。」

 

个人化科技吸住消费者眼球

 

个人化科技概念将是整个科技产业下一波发展大趋势,不论是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联网电视、智慧手表或是Google眼镜,这些新一代杀手级的应用产品,因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整合,逐渐挤压到许多产品的市场生存空间。

 

在个人化科技下,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多元装置,在这些装置上透过行动连网与各种特色云端服务,消费者可以用来存放个人内容、设定个人偏好、即时分享,并成为个人数位生活的重心。

 

当然,市场上也有不少人认为,PC与NB并不会完全死亡,只是成长缓慢或是走向衰退。但无疑的,移动科技是未来最大的平台,消费者选择终端装置的方式,将转变成以日常生活可携带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终端装置。因此对科技产业来说,在多元化平台与个人化科技的想像下,厂商要找到新蓝海与新的成长动能,必须思考是否装置本身有办法去适应每个使用者不同的兴趣、喜好与用途等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个人化科技将聚焦「随时连网」与「移动」这两个最重要的元素,「我们都是生而移动的一代(Born Mobile Generation),都渴望手握强大的移动终端,能随时随地了解到世界的信息,」高通执行长雅各布(Paul Jacobs)在今年初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上说道。

 

雅各布指出,所有的个人化科技都是为了移动而生的,这些应用将来会彻底融入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包括电视、车子、工作场所、健康照护、教育,甚至是我们的身体相关。例如目前最夯的Google眼镜、耐吉(Nike)推出的Nike+FuelBand健康手环,都是很好的例子。

 

移动科技连结生活各层面

 

和以前不同的是,移动科技带给人们和这个世界有更强大的连结,我们总是随时随地都在存取、接触或接收这个世界和社会的任何讯息。在这样的架构下,未来现实和虚拟也将合为一体,改变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与社区间的互动关系。

 

对台厂而言,过去获利的来源来自于Wintel架构之下的附加价值,平台是固定的,且出货量大。然而受到个人化需求的强劲驱使,少量、多样化、差异化将成为台湾电子产业下阶段产品研发重点。而不可必免的是,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投入的研发创新、库存管理、产品组合调整和客制化等能力,绝对需要比以前花更大的心力,也是未来相当大的考验。

 

摊开今年台湾科技100强榜单,其实不难发现,已经有许多公司正在朝移动的方向走,其中包括台积电、日月光、联发科、景硕、晨星、联咏、瑞昱、立锜等半导体与IC设计业者刚好都与「移动」产品有关。

 

台新投顾研究部协理黄文清观察,目前在整个科技产业链中,明显呈现上肥下瘦的局面,上游的业者普遍来说表现都不错,例如关键零组件与半导体设备。至于中下游的业者则是得透过适宜的产品组合改善,才能降低当前的产业冲击力道。

 

同时拿下台湾及亚洲冠、亚军宝座的台积电与宸鸿,就是发挥零组件优势最好的例子。联发科也靠四核心等行动新产品的带动,今年名次由去年的第46名,快速上升至今年第7名。

 

相对于零组件端的成长,NB代工厂和硕与广达同样也积极转型。前者透过不断降低PC比重,并且平均分配平板电脑、游戏机与大尺寸电视的比重,今年营收与获利可望再创新高,排名也由前一年的36名,小幅进步至32名。至于广达目前仍力图摆脱PC负累,持续强化云端服务,现阶段在3S(伺服器、储存、交换器)的布局也开始出售整套解决方案。

 

非苹供应链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台厂一旦沾上苹果光环,冠上苹果供应链头衔,似乎就能立即吸引投资人注目,让股价一飞冲天。然而在今年的榜单中也可发现,几乎当时吃苹果长大的业者,正开始逐步降低苹果客户的比重,继而兴起的是所谓的非苹手机与平板供应链。此外,其他将来可望成为笔电标准配备的触控笔电以及大尺寸电视,都被许多业者视为后续的成长亮点,看好其渗透率。

 

仔细分析,降低苹果单一大客户比重,除了能分散风险,另外则是因去年苹果推出的iPhone 5没有太特别的创新功能,顶多只是在硬体规格上强化而已,让市场失去惊艳感。而随着其竞争对手三星的出货量屡创新高,再加上中国手机业者和许多白牌平板电脑的侵蚀,也让苹果光环逐渐褪色。

 

国际研调机构Gartner研究总监蔡惠芬表示,当产品发展到好几代后,多少会面临天花板效应,也许在刚开始推出时,具备明显的突破性创新,自然使市场反应良好,过了几年的产品革命后,如果要再进步深化,可能就得再花一点时间才看得到新成果。

 

在个人化装置的浪潮之下,许多产品的规格差异性只会越来越小,但价格敏感带的消费者其实潜藏的数量很多,比方中国手机厂商拥有广大本土市场优势,在智慧型手机市场快速崛起,提升其在全球整体市占。而今年下半年开始,二线中国手机厂商将更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印度、印尼、非洲等新兴市场推广中低阶智慧型手机。

 

Gartner首席分析师邓雅君认为,台厂拥有相当厉害的关键零组件优势,应该要懂得掌握新兴国家在哪里?是哪些人?在那些地区,当地的人是怎么卖东西的?这些都是台厂需要花时间深入研究,才能拟出一个最适合的市场策略方向,「如何进入当地市场才是真本事。」

 

整体来看,台湾科技业正处于世代交替的转捩点,要如何看准产业趋势,搭上成长列车,必须眼光精准。而台湾本身内需市场小,如果能在加强研发与创新能力之余,垂直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或平行策略联盟,不论是半导体、零组件、软体还是网通,进一步具备技术整合能力或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在国际市场上必定会更有竞争优势。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