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来自中国(China)的朱敏(Zhu Min)被派往美国(United States)深造,开始了本身的美国梦之后,他于1990年代,先后创办了两家公司,并通过脱售这两家公司获得了丰厚报酬。如今,他以风险投资人的身份,希望能帮助与自己当初有类似处境的创业者。现在就随《大橙报》来了解这位被誉为美国“硅谷总裁”的成长故事。
根据《胡润榜》(hurun.net)的最新资料显示,被誉为美国(United States)“硅谷总裁”的中国(China)企业家朱敏,于《2014雅居乐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榜中排名第374位,财富净值达55亿人民币。
朱敏是于2005年创办赛伯乐投资集团(Cybernaut(China)Investment Group),并担任董事长的职位。赛伯乐是一家定位于专注中国科技产业化的国际化民营资本企业。
作为中国投资基金的领导者之一,赛伯乐重点关注早中期具有强大整合平台价值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培育全球领先的新兴产业领跑者。
朱敏重视与创业者建立真正的事业伙伴关系,不仅是投资者,更是协助企业成为伟大公司的共建者。在朱敏的领导下,赛伯乐具有国际化的资源与背景,拥有国内外顶级风险投资的资本源泉;同时拥有中国本土和美国创业、成功上市及并购的直接资本运作经验;拥有全面的海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全球化的发展视野和全球领先的技术源泉与储备。
朱敏运用独到的投资策略及行之有效的整合创新模式,造就了赛伯乐在多个领域的成功投资典范,在行业内乃至社会面前树立了良好的投资品牌形象;同时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广泛且多层面的政府关系。
赛伯乐以其创新精神和不断被历史证明的良好投资业绩持续吸引着国内外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优秀人才加盟,以此构建自身的精英团队。
2015年4月15日,赛伯乐与中国青岛即墨(Jimo,Qingdao)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赛伯乐“互联网+”众创大厦即将落户蓝色硅谷,朱敏携科技产业基金来到青岛寻找孵化最具成长潜力的高新企业。
这一次,朱敏加热的是创新创业之海,其波澜壮阔的背景正是恰如春风劲吹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这股热潮,吸引以朱敏为代表的宁波资本第三次北上青岛。
朱敏自嘲:
做了5年“要饭的”
现在要协助创业者
朱敏于1948年,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Ningbo,Zhejiang),他于1984年幸运地成为中国“文革”后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生,被派往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United States)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由此开始了他的美国梦。
那一年,他36岁,依然对未来没什么明确规划。他只觉得美国是个充满机会的国家。
“我感觉我的人生从那时开始变得顺利,一直顺利到现在。”朱敏认为,留学之后,他的人生才真正发生了改变。“我以前做过7年农民,30岁才开始学英语,当时儿子都已经好几岁了。为什么那个时候还要改变人生呢?因为梦想。”
不过“创业”的念头开始闯入朱敏脑海是在他到美国后的第三年–1986年。
这一年,一家涉足企业资源策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产品的公司遇到了技术问题,找了许多人都没能解决。特地跑到斯坦福大学找朱敏,并委任他做技术顾问。但是他对此产品一无所知。为不辜负那个公司的期望,朱敏硬着头皮答应了,整个圣诞节,他和念电脑系的儿子朱磊(Zhu Lei)泡在了这堆书里。经过了一番钻研,他终于解决那个技术问题,并被那家公司奉为技术权威。
尽管如此,这份工作给朱敏最大的收获是,让他看到了前30多年在中国从未见识过的企业生命轮回方式。
“当时,那家小公司被美国一家大公司收购。后者是美国ERP市场上近于垄断者的一个角色,不断有员工从这家大公司里跳槽出来,推出了功能类似、价格更便宜的产品,然后这家大公司再把它们悉数收购。”
“要是我也做一个公司卖给它,岂不是很好?”朱敏第一次开始有创业冲动的时候,已经38岁了。
但是当朱敏立志创业时,却发现硅谷尤其是创业投资的门对于他这样一个来自中国大陆,又年届40岁的中年人是紧闭的。“中国概念”在硅谷受到看重甚至追捧,那是十几、二十年以后的事情。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挫折。1991年,Future Labs软件公司成立,这是第一家真正与朱敏血脉相连的企业,也是全球最早开始做多点式资料协同处理软件的公司之一。英特尔公司(Intel)决定开发类似产品,并宣布投入1亿美元的研发经费。
刚创业的朱敏觉得问题很大,但他决定硬着头皮走下去。第一笔投资用完后,他再也没找到其它投资者。朱敏的日子很难熬,公司的资金出现严重问题。最困难的时候,他靠自己借私活来给员工发工资。
又一个5年之后即1996年,朱敏选择将Future Labs以1300万美元卖给了另一家公司Quarterdeck后,朱敏的苦日子才算暂时熬到了头并第一次实现了10年前的梦想。
1994年2月份,朱敏夫人徐郁清(Susan Xu)从硅谷回到北京(Beijing)。她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中国找到能帮朱敏写程式的人,让他不至于那么辛苦。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她在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浙江大学找到了大量电脑系方面的人才。于是她和朱敏商量,把这些人全部带到美国再办一个公司。
1996年2月份的一天,朱敏亲自从机场接待了第一个员工,“Silver”就此创建,这就是网讯前身。“之后陆陆续续从中国来了30多人,最初Silver从大公司里接外包项目来做,一方面练兵,另一方面维持公司运营。”
而让网讯名声大噪的是跟微软(Microsoft)的几番争斗。由于当时与网讯直接竞争的是微软的Netmeeting(网络会议),而且凭借微软与波音(Boeing)同处西雅图(Seattle),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与波音董事长的深厚私交,波音等公司使用的都是微软的产品。
作为网讯总裁兼技术总监(CTO)的朱敏,带领该公司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成功上市。2003年,该公司被《福布斯》(Forbes)评为5年中成长最快的25家资讯科技(IT)公司之一。
网讯的技术被同业分析员称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通讯观念”的技术,并且被列入“能改变世界未来的十大股票”,而著名的顾问公司–IDC则称该公司为“通讯史上的革命(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mmunication)”。
在2007年,朱敏以32亿美元的价格,将网讯卖给了思科(Cisco),成为名副其实的“硅谷总裁”。
在第二次品尝到创业成功后,朱敏选择了回国。如今,风险投资人是他现在的身份。当询及为何选择做风投时,朱敏如此解释说:“1990年,我在美国第一次创业,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找钱,做了5年‘要饭的’。所以我希望能帮助那些与自己当初有类似处境的创业者。”
第一,“去爪理论”:朱敏对硕士商学院是有意见的。他认为,创业家就像一只迅练的老虎,“老虎有爪,进硕士班就会被磨掉,变成猫了。”
第二,“反骨理论”:朱敏认为,有些人天生偏不喜欢跟着条规走,不喜欢“当趋势的跟屁虫”(follow the trend),反而喜欢“反抗趋势”(against the trend)。
第三,“坚持理论”:朱敏认为,硕士班只能训练出中规中矩的商业主管,若把世上所有人以“金字塔”的A、B、C三层来分类,硕士班训练的人在“B层”。
第四,“雪球理论”:朱敏形容创业的过程,感觉就像是“滚雪球爬山”,一开始是上坡,滚得很辛苦,好不容易到了山顶,开始下山时,就会愈滚愈大,愈滚愈轻松。
第五,“事业人生理论”:朱敏说:“聪明人都会去思考,为什么要活在这世界上?”对朱敏而言,网路不只是事业,网路根本就是人生。创业前要先问自己:“What do you believe?”
第六,“痛苦乞丐理论”:创业不是投机,它是要拿出几十年的光阴去拚搏的!朱敏提出,创业其实就是当一个“全职的乞丐”(Full-time Beggar),在网路界,更有许多人对新点子感到怀疑,因为人人都已经习惯了几十年的东西,无法接受新事物,这个“全职乞丐”做得特别辛苦。
第七,“多赢理论”:网讯刚创立时,朱敏首创从中国大陆引进30位名校毕业工程师到美国工作,当时是1996年,现在,这些工程师个个都变成了百万富翁,而且很多人都还继续在网讯工作。